| ||||
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、會長 徐念沙 2023年3月,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在京勝利召開。大會全面部署了2023年中國發展預期目標和重點工作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,2023年我國要“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”“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,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,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”“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”,為推進機械工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,明確了重點。 機械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,為國民經濟各行業發展和國家經濟社會建設提供技術裝備,是我國參與全球經濟發展、體現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產業。近年來,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,機械工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,科技創新能力日益增強,產業結構加速調整優化,“走出去”步伐不斷加快,發展韌性進一步增強。特別是剛剛過去的2022年,在復雜嚴峻形勢下,全行業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全年營業收入與利潤總額分別增長9.6%和12.1%,對穩定經濟大盤、提振工業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。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,是機械工業提質升級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,也是中國機械聯肩負責任、改革創新、繼往開來的重要之年。中國機械聯作為綜合性行業組織,將在上級堅強領導下,組織系統單位認真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,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,團結會員、支持系統,堅持發揮優勢做好“四個服務”,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,加快建設制造強國,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新貢獻。 一是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,明確工作定位和發展方向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刻領悟“兩個確立”的決定性意義,增強“四個意識”、堅定“四個自信”、做到“兩個維護”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全國兩會精神,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,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,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。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,積極引導行業、會員及企業,按照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“三化”要求謀劃發展,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、起好步。 二是促進行業經濟平穩運行,為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多做貢獻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,充分發揮組織專業優勢,緊密結合實際,加強調研和行業經濟運行監測,及時研判和預警。密切聯系企業,強化專題調研和重點走訪,持續跟蹤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,密切關注實施效果,及時反映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,提出改進意見。進一步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聯系,主動協助政府有關部門細化實化各項舉措,加強政策宣貫和引導力度,推動有關政策措施落地見效。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,加強與上下游產業的對接協作,針對影響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的突出問題,加強協同應對,全力以赴穩定行業增長。 三是扎實推進“兩化”攻堅,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,強化科技力量,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、產業鏈現代化。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,引導機械企業特別是傳統機械企業強化質量意識,推進“增品種、提品質、創品牌”。加快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工程,聚焦產業基礎高級化,發展一批核心基礎零部件、基礎元器件、基礎材料、關鍵基礎軟件和先進基礎工藝,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,突破一批基礎產品。推動實施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,加快重大技術裝備體系化發展,盡快在重點行業、重點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和突破。充分發揮各級行業組織與分支機構的作用,組織開展各類專業性活動,不斷提升機械工業核心競爭力。 四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,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。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立足點,持續推進機械工業轉型升級,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,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。堅持以實施行業“十四五”規劃為抓手,組織對行業“十四五”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評估,為努力完成“十四五”各項目標任務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。聚焦發展堵點卡點,健全完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,推動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。積極推動世界一流企業建設,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,推動產業競爭力整體提升。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與數字化轉型,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,增強行業發展新動能。 五是堅定擴大對外開放,以高水平開放助推雙循環。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優勢,加強與境內外相關組織的聯系交流,努力在解決貿易糾紛、引資引智引技等方面提供咨詢和法律服務,促進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。充分運用“一帶一路”、外建工業園、自貿區等載體和國際性展會、專業性論壇等服務平臺,加強國際交流與產能合作,促進雙向貿易投資,提升機械工業國際化水平。 六是堅持黨建引領,切實加強自身建設。堅持黨建引領的政治方向,認真落實“第一議題”制度,夯實黨的基礎建設,加強輿論引導。切實把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“兩會”精神,動員組織中國機械聯貫徹落實好。鞏固擴大巡視整改成果,建立長效機制,提升黨建工作制度化、規范化、科學化水平。加強紀檢監察工作,開展專項整治,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風氣。加強自身改革創新探索,加快整合資源、聯動互動,助企業、促行業。以創建“國內一流、國際知名”為目標,加快內部基礎建設和改革創新,不斷提高“四個服務”能力和水平。
| ||||
|